未来的“中国”将成为世界珠宝饰品贸易中心: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珠宝饰品的年销售额将超过180亿美元 。
我国珠宝首饰饰品市场迅猛发展这一现象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珠宝首饰饰品年消费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之一。我国每年黄金需求量在250吨以上,2001年我国的铂金需求量为42吨,占到当年全球产量的60%左右,国内铂金消费已超过了人民币100亿元。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的珠宝首饰饰品贸易中心,黄金珠宝的年销售额将超过180亿美元。
据国际行业内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曾经是一个单纯的珠宝首饰饰品制造加工基地,许多外商利用我国低廉的生产成本,加工产品销往欧美市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潜在的消费市场已越来越受到国外厂商的重视,国内消费者也已崇尚个性化和时尚化转变。这两年我国珠宝首饰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白银市场的开放和配套政策的调整,钻石和养殖珍珠分级标准的制定,金银首饰标识管理、首饰贵金属成色的规定及命名的方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为珠宝首饰业规范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关专家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黄金珠宝首饰市场的消费增长主要靠婚庆、钻饰消费和境外来华游客消费等三个需求来拉动。然而,我国珠宝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黄金珠宝饰品企业多系中小企业,缺乏综合实力强、生产条件好、品牌知名度高、市场份额大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这些珠宝饰品小企业专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生产设备落后,市场信息不灵,设计力量薄弱,缺乏竞争力。入世后,我国政府承诺要将珠宝业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行业,这就意味着尚不成熟的国内珠宝饰品业必须率先与国际上经验丰富的老牌强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在这个考验面前,越来越多的国内珠宝首饰饰品企业意识到,只有发展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品牌,才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企业管理者也正在将推行品牌战略,加快产品优化升级作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之一。
自1982年恢复珠宝首饰内销市场以来,中国的珠宝首饰业持续发展。黄金珠宝玉石饰品生产企业已经从20年前的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家,珠宝玉石销售企业从最初不过几百家发展到2万多家,黄金珠宝玉石饰品的销售额从20年前的1.6亿元发展到现在的近1000亿元。尤其是近年来,国内珠宝首饰销量的增长连续保持在10%以上,去年的增速更是达到了19%。 统计显示,2002年中国钻饰品销售额为60亿元、黄金饰品销售额为280亿元、铂金饰品销售额为110亿元、珍珠饰品销售额为60亿元。中国珠宝饰品业的发展折射出老百姓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轨迹。随着中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珠宝首饰已由过去少数富人消费转而走进寻常百姓家。 去年中国黄金的产销量位列世界第四,铂金消费已名列世界第一。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的铂金占世界总产量的55%,消费额达20亿美元。鉴于中国普通百姓今后人均每年消费数百元珠宝饰品已不成问题,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珠宝首饰交易中心之一。届时,一个价值180亿美元的庞大金银珠宝首饰饰品市场将在中国呈现。
调查显示更多国外珠宝业者欲拓展国内市场:与港商合作有助海外业者打进国内 ,调查显示珠宝首饰饰品业看好中国北京及内地零售市场的增长速度。不少海外买家计划与港商合作发展品牌产品,开展中国北京及内地的珠宝市场。然而,对国内的经商法律条文不熟悉是他们面对的主要困难。
此项调查在2003年3月香港国际珠宝展上进行,由展览会主办机构香港贸易发展局委托奥瑞高(Oracle Market Research)市场调查公司于展览会首两天即场访问了495名参展商及759名买家。 86%受访买家对中国北京及内地市场充满信心,57%的受访参展商看好北京零售市场的增长速度。调查显示已于中国北京及内地发展销售业务的参展商中,64%受访公司会扩大内地销售业务,仍未于内地开展业务的参展商中,40%表示有计划进军北京及内地市场。其中,37%仍未于内地开展业务的买家,计划与港商合作发展品牌产品,在内地销售。
受访者表示,会透过于内地设立零售店及拓展销售业务,创立新品牌或推广海外品牌,与香港珠宝饰品制造商,进军北京及内地市场。九成以上受访参展商及买家均认为香港制造珠宝产品在内地享有超过20%溢价。